雷克雅未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一学习就屎尿多给家长4个脑力工具,轻 [复制链接]

1#

这个假期,我收到了很多家长的留言和评论。很多家长表示,寒假期间,是自己和孩子矛盾最多的时期,主要都是围绕学习而产生的矛盾,夫妻之间也出现不少分歧。

“寒假期间,孩子学习效率低,不仅不能自律,连他律都不管用了。”“陪孩子写作业,气的胸闷气喘,不得不告诫自己做个佛系妈妈。”“孩子只要不在眼皮底下,就偷偷打开网页看小说或者玩游戏,总不能拔网线吧?”“孩子一学习就屎尿多,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东西,实在是头疼。”从上面家长反映的情况来看,撇开亲子矛盾不谈,大概有这样一些问题:

1.孩子在学习期间不够专注。2.孩子在假期里不够自律。3.孩子进入疲惫期,不想学,效率低。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孩子是真的厌学,不想学习,还是不会学呢?

学习方法和学习意愿是分不开的,它们会互相影响,学习效率低导致学习没兴趣没信心,听不懂或者不专注导致想玩游戏,不愿学和不会学这两个问题最终变成了一个问题旋涡,孩子陷在其中,越陷越深。家长拔都拔不出来。

其实学习学的好的孩子,很少会感到学习痛苦,恰恰相反,学霸们能够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所以感到痛苦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学霸能学的轻松而高效,究竟有没有一些奥妙呢?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部分答案。

美国的芭芭拉·奥克利等人合著了一本书,叫《学会如何学习》。这本书教给孩子10个提升学习能力的思维工具,同名MOOC是世界上最深受欢迎的在线课程,解读了大脑的运作方式和学霸的高效学习方法。虽然这本书是写给学生看的,但是我觉得家长们也可以看看这本书,或者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这对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开发大脑,科学学习,以及减少自身的焦虑,非常有帮助。

一.“走神”也有好处:两种思维运作方式

的“雷克雅未克快棋锦标赛”上,13岁卡尔森和传奇象棋天才卡斯帕罗夫进行对决。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13岁的卡尔森总是时不时去看别的选手比赛,而卡斯帕罗夫却一直专注的盯着棋盘。结果你猜怎么着?获胜的竟然是时常走神的卡尔森。

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们的观念中,专注是学习的最好状态。的确,专注有障碍的人,是无法把学习搞好的。但是科学家曾经扫描过正在工作的人的脑部状态,发现人的学习模式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专注模式,一种是发散模式。当我们学习的时候,比如学数学,我们需要打开脑部的某个区域,这时我们就必须集中精力,这就是专注模式,而当我们走神,发呆,大脑处于轻松的状态,不专注任何特定的事物时,我们就进入了发散模式。

而专注力是有限的资源,会消耗大量的脑力。真正的学霸,不会一直强制要求自己专注,而是学会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举个例子,当我们开始学习某一科目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的是专注模式,一个成功者首先要能够专注。但是当我们学了一段时间,有些疲惫,遇到难题无法解出来时,我们可以切换发散模式,我们可以听听音乐休息一下,也可以切换其他的科目,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会撤掉一些思维上的挡板,当我们再回过头去做那些难题时,可能答案就出来了。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很多家长提到一个问题,当我们告诉孩子做不出来题目的时候,可以切换科目,于是只看到孩子不断地切换,总的学习任务却没有任何进展。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发散性思维必须是在专注模式的基础上,才会发挥作用。连基本的题干,方法,知识点,公式都没有存储在脑子里,又怎么能够运作呢?

还有的家长会问,那怎么才能让孩子保持专注呢?我们可以利用番茄钟的学习方法,番茄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专注,也可以解决拖延的问题。

二.如何保持专注与克服拖延:番茄钟

除了那些超级自律的人,普通人或多或少都可能会拖延。所以在英语中有个单词叫deadline(截止日期)。科学家通过扫描头部发现,当我们遇到一件不想做的事情时候,我们大脑中的负责体验痛苦的区域,到岛叶皮质开始变亮。于是很多人选择安抚大脑,放弃抵抗。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真的选择了拖延,痛苦的时间会一直持续,持续到拖延的事情做完和做的不好感到痛苦那么长时间。然而,当我们真正直面痛苦的事时,痛苦的时间竟然最多只延续20分钟,然后我们就会感到长久的做完事情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是不是很神奇?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专注,克服拖延呢?番茄钟加具体任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好像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场25分钟的考试。

具体操作如下:给自己设定一个番茄钟,时间很短,25分钟。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你可以设计的更短一些,比如15分钟,20分钟都可以。在这20分钟之内,不碰手机,不看小说,而且至少完成3道练习题。等到铃声响起,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玩5分钟。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你就强迫自己排除外界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3道题上。

如果你已经进入了心流过程,那么可以延长番茄钟的时间,一直到你感到疲惫,这时你可以再休息一下,进入下一个番茄钟时间。如果统计数据,一个上午完成了多个番茄钟,那么说明时间是非常高效的。

除此之外,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谈谈,为什么拖延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神经元,你可以把神经元想象成章鱼,神经元上有很多触角。当我们学习了一项新知识,一些章鱼遭受刺激,长出了新的触角。然而,如果我们长时间不复习,这些触角又会消失。所以,知识的巩固需要时间,我们要通过不断地重复,让这些触角长出来变牢固,还得让“章鱼”和“章鱼”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所以拖延会耽误我们复习和巩固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在临考前花了大量时间去复习,但是一上考场就全部忘掉的原因,因为你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章鱼”长出触手,也没有让“章鱼”和“章鱼”形成稳定的联系。

三.记性差也可以是学霸:两种记忆类型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做的频率最高的一件事,就是在班级抽孩子背书。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背的快,忘得也快,有的孩子背的慢,忘掉的也慢。这其实就是记忆的两种类型,一种是短时记忆,一种是长时记忆。或者也可以分为背包记忆和储蓄记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用短时记忆来衡量人的智商水平。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两种记忆各有利弊,短时记忆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练习,变成学霸。

美国记忆锦标赛的冠军之一尼尔森,在参赛前是一个非常健忘的奶爸,连炉子上的火都会忘记。但是通过训练,他却取得了记忆锦标赛的冠军。他通过亲身的实践,给出了非常有操作性的记忆方法:

1.将文字和数字等变成图像。举个例子,如果让你记住5,7,8三个数字,然后过几天问你,你可能会忘掉,然而当你把这几个数字变成一幅画面,比如说一张桌子上摆着5个茶杯,周边7个椅子,旁边站着8个人。这样想起来的概率会高很多。大脑相对于抽象的概念,更加善于记住图像。

2.记忆宫殿法。这在《福尔摩斯》电影中也介绍过这种方法,那就是将信息分门别类的储存在脑海中想象的屋子里,与图像联系在一起,下次如果想要回想的时候,就从这件屋子里调出需要的记忆即可。

3.橡皮鸭法,学过一个新知识之后,把橡皮鸭当做学生,给它讲清楚。通过输出来强化输入。这样就能够逼自己消化,将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储存在你的大脑中。

当然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最重要的其实就是集中注意力和不断地练习。其实记忆也是需要练习的一件事。我们必须要花时间将需要记忆的东西储存在脑子里,不论是编成一首歌,或者是想象成一幅画面。

四.科学的放松大脑,找到学习意义

最近看到班里的一个学霸在朋友圈上传了一个自己制作的假期视频,通过这个视频,我发现他并不是全部埋头在学习上,中途还自学了吉他,和制作视频。我问他怎么抽出时间来的呢?他告诉我,这就是他的放松方式。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高强度专注模式和放松的发散模式的切换。在这里,可以再补充一点,那就是交叉学习,也是放松大脑的一种方式。不要一味的练习稍加变化、相同的基本技巧,可以切换不同的技巧练习。其次,间隔安排你的学习,还有多运动,保持好的睡眠,帮助大脑的新突触形成。

最后,偶尔的打打游戏,也有助于大脑变得更加活跃。但是游戏容易上瘾,建议大多数孩子还是舍弃掉这样的放松方式。

其实世界上的知识和技巧都是相通的,当我们打通了某一个环节的时候,或者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可能也间接地帮助我们理解正在学习的东西。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很被动的,因为学习的概念被狭隘化了,孩子们被要求只能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所以学习变得索然无味。

然而,当我们把学习的视野拉开,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着手,打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让孩子主动发现学习的乐趣,这时候,学习的方法和意义就结合在了一起。被动学习就变成了主动要学。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个学霸,他利用番茄钟节余的时间,打通了狭义学习之外的广阔世界,从而更加有利于投注到本身的学习之中。

其实说到这里,我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一个立马见效的方法,但是说实话,孩子是历史的产物。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久形成的结果。而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家长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从源头摸清楚,孩子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摸清楚孩子的性格脾性,然后对症下药,慢慢摸索,才能建设一段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孩子的潜力,激励孩子向前迈进。在家庭环境和教育理念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学到具体的教育方法,肯定会打折扣,说不定还会被孩子嘲笑。毕竟孩子比家长聪明多了。

《学会如何学习》这本书从大脑科学的角度,为平时家长嘴里的学习经验,找到了科学依据。也许不能立竿见效,但是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孩子只要有些许的触动和改变,我相信,再配合以家长的支持,不远的将来,会有奇迹出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