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先后退出《中导条约》,毫无疑问是影响国际形势的一件大事。对于了解政治或喜爱军事的人来说,从去年秋天吵吵到现在,自然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对于一般吃瓜群众,想看明白这样一条新闻,最好身边还是准备一些背景知识。
事实上,关于中导条约,这两天的网络上已经是铺天盖地,估计还能继续热闹一阵。所以不多啰嗦事件本身,只为大家准备几条相关的周边知识,让大家看起新闻来更清楚。
冷战
中导条约签订于年,当时还是在冷战时期。中导条约的关键条款是在年雷克雅未克峰会上达成的,而签署则是在年的华盛顿峰会。所以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母说,“冷战其实在雷克雅未克和华盛顿的两次峰会后,就已经结束。”
很多人认为冷战是美苏两国之间的较量,其实有些偏差。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华沙条约组织)之间的竞争。竞争的主要内容是相互间的军备竞赛,互相进行武力威慑。甚至延展到太空、科技、外交等方面。虽然也有局部的代理战争,但总体双方又避免真正的武力。
普遍认为,冷战的开始标志是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而结束则是年华约解散及苏联解体。
古巴导弹危机
有人说,之所以会有《中导条约》,要上溯到签订前25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反过来说,随着《中导条约》变成一纸空文,很可能会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重演。
古巴导弹危机被认为是这个星球曾经最危险的时刻,它距离全面的热核战争仅只一步之遥。
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和“朱比特”,这让苏联感到了压力。刚好,很快美国与新生的古巴共和国交恶,敌对的态势逼迫古巴在国际上寻找盟友。
由于古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赫鲁晓夫敏感地发现这是一个扳平局势的好机会,于是决定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
很快,美国就了解了这一情况,对于美国来说这绝对是无法忍耐的。所以在年10月24日,90多艘美国战舰在8艘航母68个空军中队的护卫下,全面封锁加勒比海。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美国本土和全世界美国基地中的导弹都安装在发射架上”,只等待华盛顿的一声令下。
事件以赫鲁晓夫的率先妥协而结束,11月11日,苏联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全部42枚导弹。11月20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撤军。
古巴导弹危机,也许是人类这个物种离被毁灭最近的时刻。
潘兴II战术导弹
之所以会有《中导条约》,上个世纪后期,美国研制的潘兴II战术导弹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它是一种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即便放到现在,也是地对地导弹中精度最高的一种。
美国在年开始在西欧国家中部署这种射程最高公里的导弹,它能使用5千到5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毫无疑问,它使当时的苏联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因为只需枚潘兴II导弹,就能在几分钟内解除掉当时苏联的武装。
所以在《中导条约》的谈判中,它是绝对的焦点之一。最终,经过妥协的苏联人成功的让这种导弹成为条约中协议销毁的导弹之一,从美国人的武器库中将其抹去。
沙皇炸弹
这个东西和《中导条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和武器失控会有什么结果有关系。
沙皇炸弹也叫“赫鲁晓夫炸弹”或者“伊凡”,是前苏联制造的氢弹。也是截止到目前已知的威力最大的炸弹之王。幸好它只用于实验。
沙皇炸弹的设计爆炸当量相当于1.75亿吨TNT炸药,不过在实验时被大幅缩减了。缩减到“只有”万吨TNT炸药爆炸的威力。什么概念呢?接近广岛原子弹“小男孩”的倍。
爆炸时火球直径超过米,蘑菇云高达60公里(6万米),周围几百公里之内的木质房屋全部焚毁,人们离它公里之外还会受到3级灼伤。
中导条约
最后我们还是说一下中导条约。它的全称是《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这个条约主要针对美苏(俄)两国拥有的射程在炸药爆炸公里到5公里之间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以及相应的陆基发射器,两国相约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这些武器,并限期销毁。
中导条约被誉为“最成功的军控协议”,同时也是美苏达成的第一个真正能够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签订后苏(俄)共销毁导弹枚,美国也销毁了枚。
年签署的中导条约,到今天,恐怕象征意义更加高于实际意义。作为这个世界的单极,在美国优先的思想指引下,美国不希望被任何事物所牵制。
说一千道一万,大家担心的不是中导条约变成个废纸,而是单极世界中不受任何约束的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