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黑冰、探冰洞,对于我来说的“冰川大冒险”,却是冰岛人习以为常的事物。这个“奇异星球”上的生活,远比电影中更加精彩。
蓝冰洞中留下“猫影”
冰与火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国度里相依相伴了千万年,冰冷的外表下却有颗炙热的内心。相比“内心世界”(火山内部)的多姿多彩,那些覆盖在火山之上的冰川则朴素低调许多,甚至出现了高冷的“黑冰川”。
从地图上看,冰岛国土的十分之一都被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除了非常专业且足够勇敢的挑战者外,基本无人涉足。还记得那部科幻大片《星际穿越》吧,“曼恩冰星球”的实景拍摄地便是位于冰岛东南部的瓦特纳冰川(Vatnaj?kull),面积达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世界第三大,仅次于南极和格陵兰岛。我先后去过四次,附近的杰古沙龙冰川湖(J?kulsárlón)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
冰岛主要冰川,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近距离接近冰川,冰川徒步是个不错的选择。年,冰岛的户外向导首先发明了冰川徒步项目,并成立了探险公司“IcelandicMountainGuides”,如今冰川徒步已经非常成熟,深受游客欢迎。我们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与瓦特纳冰川冰盖相连的斯卡夫塔冰川(Skaftafell),这是一次没有任何难度的初级徒步,戴上头盔,穿好冰爪,行走在冰面上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冰川表面覆盖了不少火山灰。
行走在锯齿状的冰山脊,我们欣赏着冰上“天坑”和形态各异的冰层,向导讲解着其中的地理知识。冰川冰最初由压实的雪构成,经过漫长的岁月,它们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逐渐减少,乳白色慢慢地变得晶莹透彻,由于自然光中的蓝光波长较短,容易被散射出来,于是便有了我们常见的蓝水晶般的冰川冰。然而,面前的冰川却是黑白相间的。原来冰川的下面是火山,不可避免地沾上了大量黑色的火山灰。夏季,火山灰因为冰川融化愈发明显,尤其是边缘地区。只有走到冰川深处,才逐渐露出冰原的蓝色。
冰川与火山这对组合,犹如情侣般相爱相杀。平常这些冰川都是灰头土脸的存在,其貌不扬,但一旦火山发起脾气,冰川也绝不示弱。后果很严重:冰川被喷涌而出的岩浆融化,引发大规模的冰川洪水,所到之处,建筑瞬间被冲垮,夷为平地。由于这种地质灾害几乎只见于冰岛,甚至诞生了一个冰岛语专有名词“j?kulhlaups”。
攀冰川,玩的就是心跳
冰岛朋友见我对冰川初级徒步兴趣索然,便撺掇着我报名了包括攀冰项目的中级徒步。这次是在雷克雅未克附近的索尔黑马冰川(Sólheimaj?kull),这是冰岛的第四大冰川米尔达斯(Myrdalsj?kull)的分支冰川之一。
跟随向导走进这座冰川,他指着近处一座“煤山”,那是一处萎缩消失的冰川所在地,人们甚至为它立了块牌子,以示哀悼。索尔黑马冰河湖也是冰川融化的结果,从最开始的泥潭,变为现在的宽阔湖泊。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冰川的退化越来越厉害。古老的冰川每天都在不停地变化,下次见到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
米尔达斯冰川下面便是卡特拉火山(Katla),使得索尔黑马冰川展现出丰富的黝黑纹理,黑砂混着冰在阳光下泛着迷人的金属光泽,逆光下尤其神秘,外星球的感觉越来越强。说来奇怪,我三次徒步冰川都是阴天,甚至小雨。有时路上还是大晴天,进入国家公园就转阴,估计和火山区的小气候有关系吧。
我们在冰川上徒步了一公里左右,来到一块二十米左右、陡峭的冰壁前。两个向导开始搭建绳索。正是冰爪,鞋钉,绳索,冰镐,安全索这些登山工具的发展,使得攀冰运动流行开来。据说年,英国攀登先驱兼工程师奥斯卡·埃肯斯坦(OscarEckenstein)首先发明了10齿冰爪,冰爪带有附在登山靴底部的齿形爪。20世纪30年代,冰爪设计进一步改进,正前部加装了突出的前刃,提高了攀冰的整体速度,也实现了在更陡峭区域的攀爬。
冰镐在徒步时也会使用,一来作为手杖支撑身体,二来可以凿开光滑的冰面防止滑倒摔跤,攀冰则使用双镐。戴好头盔,身上系着安全绳索,第一次尝试攀冰,我有些紧张。看着同伴们纷纷顺利完成,我鼓起勇气,按照向导的指示,先用冰镐凿进冰壁,用脚将冰爪前端的刀刃使劲插入冰中,用力向上蹬,同时靠双臂拽着冰镐向上牵引身体。但双腿和手臂明显力量不足,最后只能靠膝盖顶着冰面向上,就这样终于攀到了顶部,示意下面的向导松开绳索,脚蹬着冰一下一下地降到地面,下来后发现整个膝盖都青紫了。
顺利完成人生第一次攀冰
深入冰川内部
具有探险和探索精神的冰岛人,对冰川的好奇永无止境。随着天然蓝冰洞被摄影师发现,一下子火了起来,对冰岛冰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