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雅未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独居冰岛的一年一个人最绝望的时候,不是死
TUhjnbcbe - 2024/10/23 17:08:00
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http://www.znlvye.com/m/

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伦敦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生活优渥,拥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和两个漂亮健康的孩子。

就在他们婚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离家去了巴黎。

人们猜测思特里克兰德是因为婚外情而出走,最终却得知他的疯狂行为只不过是为了——画画。

抛弃了事业和家庭的思特里克兰德,在贫病交加中流浪到了塔希提岛,和一个土著姑娘结了婚。

他后来得了麻风病成了瞎子,在完成了巨型壁画后身体溃烂而死。

这个故事看着有点沉重。书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据说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创作而成。

入图片描述

世人不解高更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不是因为他死后声名鹊起,画作价值飙升,恐怕无人记得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穷困潦倒的画家。

是什么让高更放弃眼前丰厚的物质生活,转而踏上一条前途未卜的路?

小说给出了一点启示,思特里克兰德多年刻板规则的生活,让他觉得束缚——精神上丧失活力,创造性渐渐萎缩。

他听从内心的召唤,逃离了让他厌恶的环境,用一种看似极端的方式去寻找“美”,直到死去。

这样的故事从未结束。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人对环境不满。向往着诗和远方,又放不下眼前的苟且,在内心冲突中不断消耗着能量,蹉跎岁月,徒留遗憾……

也许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被奉为经典的原因,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毛姆帮他们完成了。

当我读完嘉倩的《独居冰岛的一年》,使我对高更、对思特里克兰德甚至嘉倩本人的选择有了更多的理解。如果生活的城池已十面埋伏,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就有了强烈的理由。

嘉倩这个上海姑娘,之所以来到冰岛,正如她所说:

跑那么远,无非是为了逃避,想过安静日子。

《独居冰岛的一年》是一本散文随笔,记录了嘉倩从上海到冰岛一年间的生活细节,平静的笔调也透露出作者温柔、敏感的内心世界。

书中每一个生活的片段,每一幅精美的图片,都在向我们展示,心怀梦想和实现梦想之间,真的只差“走出去”这一步之遥。

一嘉倩的出走

梁漱溟先生说,人一辈子要依次解决三个关系:人跟物之间、人和人之间、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嘉倩决定“出走”冰岛之前,经历了辞职、四年全职写作和离婚的压力,期间付出的时间、精力让自己疲惫不堪。

亲密关系的冲突矛盾,恐怕也是压垮嘉倩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书中,嘉倩称他的前夫为“对方”,并且用“压抑”二字概括了所有的不快乐。

“26岁那年我离婚了。之前很压抑。对方告诉我,女生25岁以后会不断贬值,我应该感激有人愿意和我结婚。对方告诉我,写书没什么了不起的,女生应该找份简单的工作,打扮的漂漂亮亮,下班就回家带孩子。对方告诉我,老家已经很好,想出国上班,不是普通人能做的,我这样的人更是不可能。”

嘉倩的语气,看去隐忍克制,却迸发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呐喊。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子遇上了一个不解风情的男人,是及时止损,或余生将就?

易卜生剧作《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因为看清婚姻中丈夫的真面目而勇敢出走,历来被称作“女性意识觉醒”的典范。

易卜生批判的是十九世纪的婚姻。在那样的年代,女性离开了丈夫,生活就会成问题,所以鲁迅也发出过“出走之后呢”的担忧。

嘉倩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立女性,在如今的时代,一旦决定离开上海,就毫不犹豫投简历、面试、买机票,“一骑绝尘”飞往冰岛。

这本书并非只是一个女人感情失败后的自怨自艾,相反,作者对于以往经历的着墨甚少,更多的是作者在冰岛的见闻和生活状态的记录,以及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自我意识。

内心兵荒马乱的时候,单枪匹马只身闯天涯,也是另一种诗意人生。

二嘉倩的孤独

嘉倩一个人来到了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租了一间35平的公寓,开始了朝九晚五在异乡的独居生活。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说:

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热爱写作的嘉倩,之前已经出版过4本书。避开人事纷杂,在这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投入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嘉倩说:

自己是个不合群的人,常常因为敏感而受到伤害。来到冰岛,我可以放肆生活在自己构建的精神理想国之中。

作者对自己的描述,看来似乎具有某些“社恐”的特征。北欧国家地广人稀,生活上人情淡薄,倒是很适合作者这样不喜社交又热衷写作的人居住。

冰岛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整个国家10.3万平方千米,人口34万,每平方千米三个人。

在这个游客比居民多的国家,对于像嘉倩这样的“内向者”,地域上的宽广倒是给了心灵自由放飞的空间。

雷克雅未克是个很小很小的城市,主街从一端到另一端,二十分钟就能逛完。自己的小屋就像一个“茧”,嘉倩就这样深居“茧”出。

可人是群居动物,再怎么喜欢孤独,也总会有与人倾诉、交流的需要。

嘉倩尝试过线下交友。

听说冰岛人周末凌晨才在酒吧出没,那天半夜,我开了瓶酒,度数高的那种,一口一口往嘴里灌,直到晕了才出门……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乖孩子鼓足勇气去融入当地而发起的一场战斗。结局却是手足无措站了一小时,风吹得酒醒,黯然回家。

孤身在外,就算没有“空虚寂寞冷”,也会有“无聊孤独苦”。上班面对电脑长时间沉默,下班锁门一个人在住所。最无聊的时候观察狗屎都觉得好玩。

嘉倩在书里提到,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猫咪,就这也让她开心了好久。

不开心的时候需要发泄,又无人可说。那就一个人看场电影,跟着主人公哭哭笑笑,也就过去了。

最要命的就是生病,用“多喝热水”的法子自诊自疗。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剥去美好想象的外衣,剩下的也许只剩坚强了吧?

嘉倩报名了红十字会,每个星期天下午一对一陪伴在冰岛生活的独居老人。这半天里是嘉倩最开朗、说话最多的时候。

很多时候,有些人貌似在陪伴别人,其实是在被别人陪伴。在这样孤独的状态下,能让人更好的去审视自己,触摸自己的内心。

叔本华说,一个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是真正自由的。

三嘉倩的生活

德国人有一句格言:生活是具体的。

这句话从时间维度上讲,是说要从容过好每一天;从空间维度上讲,是把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好。

嘉倩不擅长交际,却是一个生活的高手。她说:

吃饭是一件大事,和睡觉并列第一位。

嘉倩不爱吃公司单调的午饭,加上早餐、晚餐,一天三顿都是自己做。买汰烧要花三个小时,吃一餐饭却不过十分钟,嘉倩却乐此不疲。

也许食物对旅居孤独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慰藉吧。那些难以排遣的情绪,化作胃的欲望用另一种方式找寻出口。

嘉倩的冰岛生活,离不开冰岛当地的美食和风景。在讲到这些的时候,《独居冰岛的一年》散发出游记的味道,让人心向往之。

冰岛的水产资源很丰富,鳕鱼、龙虾是当地绝好的美味。冰岛的主要肉类是羊肉,一碗羊肉蔬菜汤,赢得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心。

冰岛羊大约是世界上唯一“放暑假”的羊。从夏季开始自由放牧无人管理。不怕羊走丢,因为活动的地盘就那么大;没有野兽出没,所以羊儿吃鲜草、喝泉水、啃蓝莓,无拘无束。

也许这就是冰岛羊美味的原因,就像日本的神户牛肉,娇宠长大,肉质鲜美。

嘉倩曾经去过一个农场看刚出生的小羊,因为她听说小羊羔闻起来像奶油冰激凌。当她如愿以偿抱得小羊那瞬间,软,香,温热袭来。

从那以后,嘉倩每次闻到羊肉的香味,竟然都会愧从心生。吃还是不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嘉倩还提到了冰岛马。这种马长相卡通可爱,也是冰岛人生活中的好朋友。

据说,每一匹冰岛马都保持了千年的血统,因为法律沿袭规定,当初进口的马种只能生活在冰岛,离开了也不许再回来。

听上去,冰岛马像是世代被放逐在这苦寒之地,永无赦免的“犯人”。年深日久,冰岛马性格坚毅温和,吃苦耐劳,早已适应了冰岛的凄风苦雨、暴雪风飞。

嘉倩还曾经两次出海观鲸,抹香鲸的换气喷发犹如海上间歇泉,被难得一见的壮观所震惊。那天全船的人看见的刹那,犹如时间静止,每个人都呆呆地看着,忘记了拍照。

冰岛的海豹是最有福的,因为没有天敌。每天不是下水捕食,就是上岸晒太阳,十分优哉游哉。

海鹦、北极燕鸥……还有很多冰岛风物,犹如打开了世界那头的一扇窗。

结语:

读完本书后,我获得一个关于冰岛的印象:在冰岛生活,孤独是必须要忍受的。

孤独的钓鱼者,孤独的骑行者,孤独的跑步者,孤独的发呆者……当嘉倩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着冰岛人的生活时,当地人孤独的样子早就被她尽收眼底。

冰岛这个城市,有奇绝壮美的冰川、冰湖,乾坤扭转般的极昼、极夜,还有瑰丽绚烂的极光。

地表天寒地冻,地下却热潮涌动,有火山爆发之虞。好像一个表面清冷,内心热烈的人,矛盾,神秘。

我猜嘉倩当初之所以选择冰岛,除了丰厚的薪水,还有这城市的气质,让当时的嘉倩难以抗拒。

嘉倩说:因为自己热爱文字,所以无法彻底成为冷漠的人。

热爱做饭的嘉倩,热爱孤独的嘉倩,热爱毛衣的嘉倩,热爱写作的嘉倩……如此多的热爱拼凑在一起,足以焕发出生命的热情。

写完这本书,嘉倩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一个人在最绝望的时候,不是死掉,而是重新开始。

如果说当初的嘉倩来到冰岛是为了躲避,经此一年,书写自己的经历,看清自己的内心,已积蓄了更多勇气和能量。

这样的嘉倩,已经准备好再次回归人群。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独居冰岛的嘉倩,或是隐居在瓦尔登湖的梭罗,经过内心的锤炼和敲打后,都活出了一种“吾心安处即是乡”的意境。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迈向更新的旅程。(全文完)

一粒米中藏世界,细微之处看人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居冰岛的一年一个人最绝望的时候,不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