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岛雷克雅未克乘坐航班来到挪威首都奥斯陆,下了飞机安排好住宿就直接来到了挪威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挪威皇宫。挪威皇宫由国王卡尔·约翰十四世于年10月1日奠基,年7月26日国王奥斯卡一世期间正式投入使用。
挪威皇宫是挪威的地标性建筑,挪威国旗飘扬在皇宫上,这里现在依然是国王、王后的居住地,也是国王生活、办公、处理国事的地方。这里还是国王召开国务会议,举办国宴,招待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的场所。
与欧洲其他王室的皇宫一样,皇宫前有非常帅气的皇家卫兵站岗。带着马尾巴璎珞装饰礼帽的皇家卫兵值守在岗亭上,皇宫前每天也举行换岗仪式,因在欧洲其他地方已多次见过换岗仪式,因此这次也没有特意等待,据说挪威皇宫前的换岗仪式比较简洁,但同样有着非常浓郁的当地特色。
皇宫前巨大的骑马人铜像就是曾经的挪威国王——卡尔·约翰十四世(年1月26日-年3月8日)。整座铜像大气磅礴,彰显帝王气象。说起这位卡尔·约翰十四世国王还真有着不平凡的一生(借这次机会简要介绍一下这位在挪威有着巨大影响的国王)。
这位生于法国波城的挪威国王,年被选为瑞典王储,年以卡尔三世·约翰(KarlIIIJohan)的名号成为挪威国王。年又以卡尔十四世·约翰(KarlXIVJohan)的名号加冕为瑞典国王,这位同时是挪威国王和瑞典国王身份在位的国王,直至年去世,享年81岁。
卡尔·约翰出生于法国波城的一律师家庭(他出生时法国名为: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Jean-BaptisteBernadotte,),曾在法国路易十六皇家步兵团任下级军官,法国大革命开始后追随拿破仑一世。由于参加过多次战役,因作战英勇于年擢升将军,年成为拿破仑帝国的元帅。在年当时的贝尔纳多特被亲法派贵族推选为瑞典王储,改姓路德宗,取名为卡尔·约翰。从年主持外交事务后,他一改瑞典过去的亲法政策,先后与俄国、英国、普鲁士签订同盟条约,以放弃收复芬兰换取俄国支持并获得了挪威。年秋,卡尔·约翰任反法联军北路军统帅,参加莱比锡会战。卡尔·约翰乘势率军攻入丹麦,迫使丹麦签订《基尔条约》(),将挪威正式割让给瑞典。挪威议会拥戴卡尔·约翰为挪威国王。
挪威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但皇宫本身建造的有点朴实,外观没有太多浮夸的装饰,给人的感觉很平民,很平和。因皇宫建造在一个山丘之上,因此显得很有气魄的。皇宫前是个大广场,也是挪威最大的庆典广场,在重大庆典的时候国王和王后还有其它王室成员都会在皇宫二楼阳台露面。
皇宫的正对面是市中心的主要街道。这条最宽的路就是奥斯陆最著名的卡尔约翰大街(KarlJohansGate),它是市中心著名的商业区。从皇宫沿着这条路可一直通到海边的奥斯陆歌剧院,它将奥斯陆最著名的两处地标连接起来。
离皇宫不远就是挪威国家剧院(TheNationalTheatre)。这座建于年的剧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奥斯陆最主要的戏剧剧院。剧院由红砖和石头砌成,风格为古希腊殿堂式,三角形的大屋檐下镶嵌着一行大字,“NATIONALTHEATER”。
国家剧院门前有两座塑像,左边是现代戏剧之父亨利克·易卜生(~),右边是挪威著名人民文学作家比奥夏·比昂松~年)。易卜生与比昂松二人相差4岁,都是78岁时去世。据说两人在世时互为竞争对手,恐怕在他们心中都有“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吧。但老天是公平的,挪威人则对这两位视同国宝级的人物一视同仁,将两人的塑像分立在剧院门前的两侧。塑像的面部表情十分生动,都是一副持才自傲的表情,将“文人相轻”的性格特点表露得惟妙惟肖。
易卜生自年轻时就开始创作,他的作品深受浪漫主义影响,大多取材自挪威民间传说。他的名作《玩偶之家》对世界及中国近代的女权运动影响很大。三十二岁时他得朋友帮助前往意大利,并在那里继续创作,易卜生的作品充满诗意。挪威两年一度的易卜生戏剧节使这里成为奥斯陆最重要的文化剧场。文学家比昂松的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年他的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松一生为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挪威文化、摆脱异国束缚和统治进行不懈的斗争。晚年的比昂松,积极参加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民族运动。
剧院四周还有一些当年的作家、艺术家和他们笔下人物的塑像。
挪威国家剧院是挪威本地各种大型歌剧和其他国家来此文化交流的场所,经常上演各种剧目。剧院内有着大小不一的4个舞台,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音响效果极佳。观众席的座位布局是经典的马蹄形状,能够为观众提供最佳的视觉和音效享受。